
表冷器(又称表面式冷却器)是一种通过空气与管内冷 / 热介质间接接触,实现空气降温、除湿或加热的换热设备,广泛应用于空调、制冷、暖通及工业工艺控温领域,核心是利用 “金属表面传热” 原理完成能量交换。
表冷器的核心结构为 “翅片 + 换热管” 组合,工作时通过介质与空气的温差实现热量传递,分两种主要工况:
- 降温除湿(主流用途):管内通入冷水、乙二醇溶液等低温介质(通常 5~12℃),空气流经翅片表面时,热量被管内低温介质吸收,温度降低;若空气温度降至露点温度以下,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翅片表面冷凝成水(通过接水盘排出),实现除湿。
- 加热(辅助用途):管内通入热水、蒸汽等高温介质,空气流经时吸收热量,温度升高,可用于冬季空调制热或工艺空气预热。
表冷器的结构设计围绕 “强化传热、降低阻力” 展开,主要由 4 部分构成:
- 换热面积:翅片与换热管的总传热面积(m²),面积越大,换热能力越强;
- 风量:单位时间内可处理的空气量(m³/h),需匹配空调系统或工艺的空气需求;
- 换热量:单位时间内传递的热量(kW),降温时为 “冷量”,加热时为 “热量”,需与负载匹配;
- 迎面风速:空气流经表冷器迎风面的速度(通常 1.5~3m/s),风速过高易产生噪音和阻力,过低则换热效率下降;
- 阻力损失:包括 “空气侧阻力”(空气流过的压力损失,需匹配风机风压)和 “介质侧阻力”(管内介质流动的压力损失,需匹配水泵扬程)。
按用途分:
空调表冷器:用于商用 / 家用空调、新风系统,侧重 “低噪音、高除湿效率”,翅片间距 2~3mm;
工业表冷器:用于化工、电子、食品等工艺控温(如设备冷却、物料降温),需耐温(-40~150℃)、耐腐蚀,多采用不锈钢管 + 大间距翅片(防粉尘堵塞);
低温表冷器:用于冷库、低温空调,管内通低温载冷剂(如乙二醇溶液),需防止管内结冰,材质多为耐低温不锈钢。
按结构分:
卧式表冷器:最常见,空气水平流经翅片,接水盘在下方,适用于空调机组、吊顶式空调;
立式表冷器:空气垂直流经,占地面积小,适用于空间紧凑的场景(如机房空调)。
- 换热效率高:翅片结构大幅扩大空气侧换热面积(比光管提升 3~8 倍),配合湍流设计,传热系数高,降温除湿速度快;
- 体积紧凑:相同换热量下,体积仅为传统光管换热器的 1/3~1/5,节省安装空间(如空调机组内可紧凑布局);
- 运行稳定:结构简单,无运动部件,故障率低;铜/不锈钢材质耐老化,使用寿命可达 8~15 年;
- 易清洁维护:平直翅片或大间距翅片可通过高压水枪、毛刷清理,避免粉尘堆积影响换热;
- 适配性强:可根据介质(水、蒸汽、乙二醇)、风量、温度需求定制尺寸和材质,覆盖从民用到工业的多场景。
- 民用 / 商用空调:中央空调机组、风机盘管、新风换气机中,用于夏季降温除湿、冬季辅助加热;
- 工业领域:电子厂房降温(防止设备过热)、食品加工车间控温(保证产品质量)、化工工艺冷却(冷却反应物料);
- 特殊场景:数据中心机房空调(为服务器降温)、冷库空调(维持低温环境)、地铁 / 高铁空调系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