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判断换热器结垢?

换热器结垢会显著降低传热效率、增加能耗,甚至引发设备故障。及时判断结垢状态,可通过以下几类关键信号识别:
换热效率明显下降
传热温差是核心指标。正常运行时,冷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差稳定在设计范围内(如热水换热器的进出口温差通常为20-30℃)。若发现温差缩小超过10%,例如原本 80℃进、50℃出的热水,变为 80℃进、60℃出,说明换热表面被污垢阻隔,热量传递受阻。对于工业生产中的换热器,若需维持工艺温度需提高热源温度(如蒸汽压力升高),也可能是结垢的信号。
进出口压力差增大
结垢会缩小流道截面积,增加流体阻力。通过监测换热器进出口压力表,若压力差较初始运行阶段上升10%以上(如从0.1MPa升至0.12MPa),且排除管路堵塞、泵体故障等因素,大概率是内部结垢导致。特别是板式换热器的板片间隙、壳管式换热器的管束间,易因水垢、杂质堆积形成局部阻力。
能耗异常攀升
为达到同等换热效果,结垢设备需消耗更多能源。例如,空调系统的换热器结垢后,压缩机加载时间延长,电费单明显增加;工业锅炉配套的换热器结垢,会导致燃料消耗上升5%-15%。若在生产负荷不变的情况下,能源消耗持续走高,需排查结垢问题。
直观检查与辅助判断
停机时拆开设备观察,若换热表面(如板式换热器的板片、壳管式的管壁)出现黄褐色水垢、黑色油污或泥状沉积物,可直接确认结垢。此外,水质较差的循环水系统(如未处理的地下水)、含高杂质介质(如化工浆料)的换热器,结垢速度更快,建议缩短检查周期。
一旦发现上述信号,需及时进行清洗处理(如化学清洗、机械清洗),避免结垢加剧导致设备过载、泄漏甚至报废,同时恢复换热效率以降低运行成本。
分享

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