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留言
CONTENT DETAILS
1、概述
管壳式换热器又称列管式换热器。是以封闭在壳体中管束的壁面作为传热面的间壁式换热器。这种换热器结构较简单,操作可靠,可用各种结构材料(主要是金属材料)制造,能在高温、高压下使用。管壳式换热器作为一种传统的换热设备,其应用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,尤其是在化工、石油、能源等行业中使用更为广泛,而且至今仍在所有换热器中占据主导地位。
管壳式换热器由壳体、传热管束、管板、折流板(挡板)和管箱等部件组成。壳体多为圆筒形,内部装有管束,管束两端固定在管板上。进行换热的冷热两种流体,一种在管内流动,称为管程流体;另一种在管外流动,称为壳程流体。为提高管外流体的传热分系数,通常在壳体内安装若干挡板。挡板可提高壳程流体速度,迫使流体按规定路程多次横向通过管束,增强流体湍流程度。换热管在管板上可按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排列。等边三角形排列较紧凑,管外流体湍动程度高,传热分系数大;正方形排列,则管外清洗方便,适用于易结垢的流体。
流体每通过管束一次称为一个管程;每通过壳体一次称为一个壳程。图示为最简单的单壳程单管程换热器,简称为1-1型换热器。为提高管内流体速度,可在两端管箱内设置隔板,将全部管子均分成若干组。这样流体每次只通过部分管子,因而在管束中往返多次,这称为多管程。同样,为提高管外流速,也可在壳体内安装纵向挡板,迫使流体多次通过壳体空间,称为多壳程。多管程与多壳程可配合应用。
管壳式换热器由于管内外流体的温度不同,因之换热器的壳体与管束的温度也不同。如果两温度相差很大,换热器内将产生很大热应力,导致管子弯曲、断裂,或从管板上拉脱。因此,当管束与壳体温度差超过50℃时,需采取适当补偿措施,以消除或减少热应力。根据所采用的补偿措施,
管壳式换热器可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:
1、固定管板式换热器:管束两端的管板与壳体联成一体,结构简单,但只适用于冷热流体温度差不大,且壳程不需机械清洗时的换热操作。当温度差稍大而壳程压力又不太高时,可在壳体上安装有弹性的补偿圈,以减小热应力。
2、浮头式换热器:管束一端的管板可自由浮动,完全消除了热应力;且整个管束可从壳体中抽出,便于机械清洗和检修。浮头式换热器的应用较广,但结构比较复杂,造价较高。
3、U型管式换热器 :每根换热管皆弯成U形,两端分别固定在同一管板上下两区,借助于管箱内的隔板分成进出口两室。此种换热器完全消除了热应力,结构比浮头式简单,但管程不易清洗。
4、涡流热膜换热器:涡流热膜换热器采用最新的涡流热膜传热技术,通过改变流体运动状态来增加传热效果,当介质经过涡流管表面时,强力冲刷管子表面,从而提高换热效率。最高可达10000W/m2℃。同时这种结构实现了耐腐蚀、耐高温、耐高压、防结垢功能。其它类型的换热器的流体通道为固定方向流形式,在换热管表面形成绕流,对流换热系数降低。
2、设备结构
如图1所示,管壳式换热器是由封头、隔板、连接法兰、管板、孔法兰、管板垫、管束、壳体、挡板以及底座组成。
3、材料
受压元件所用材料的选用原则、钢材标准、热处理状态及许用应力值应按GB 150的规定。易燃、致命或有毒操作工况中的受压元件应采用铸铁。
散热器组件 |
材料 |
壳体 |
304、316、321、316L、Q235B、16MnR等 |
管板 |
304、316、321、316L、Q235B、16MnR等 |
拆流板 |
304、316、321、316L、Q235B、16MnR等 |
封头 |
304、316、321、316L、Q235B、16MnR等 |
换热管 |
304、316、321、316L、20#、铜管等 |
接口 |
304、316、321、316L、20#等 |
支腿 |
304、Q235B等 |
4、应用场景